人民日报:禁放鞭炮是懒政、蠢政!过年不放鞭炮,还能叫过年吗?
撰文|果然悠
已经被禁多年的燃放烟花爆竹,今年终于有人发话了。
近日,人民日报点评禁放鞭炮:不宜禁放鞭炮,拿环保说事,一刀切是懒政、蠢政、霸政!
2023年的春节来的比往年要早一些,1月21日就是除夕了,还记得小时候一年中最期盼的一天就是除夕,因为除夕有三大好事:吃好的,放鞭炮,穿新衣服。长大了生活越来越好,对吃好吃的和新衣服已经没啥感觉了,唯一还有念想的就是放鞭炮,前几年每年的除夕都会带着孩子各种放鞭炮,烟花,看到网上不断有网友吐槽当地金方烟花爆竹就感觉自己很“幸福”,结果去年我们这里也被禁了,不仅是城市不让放,就连农村也不让。
城市里人口密集,高楼林立,燃放烟花爆竹确实有比较大的安全隐患,但是偏远的农村,存在大量的空旷土地,地广人稀,为什么也不让放?
各地对于禁放烟花爆竹给出的理由就像商量好得一样,统一口径:环保!但仔细想想,烟花爆竹能产生多大的污染?
- 其一、要不是家里有红白喜事,绝大多数家庭在平常都不会燃放烟花爆竹,每年也就除夕晚上会放。
- 其二、最近几年烟花爆竹的价格一个劲上涨,随便买几个小礼花都要上百元,更何况大型的烟花,试问,普通家庭又舍得花多少钱在烟花上?
- 其三、每年一次的过年放烟花产生的污染物相比于汽车尾气,化工厂365天不休排出的废气,哪个对空气的污染更大,我想多数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 其四、上海迪斯尼每天的烟花表演不怕污染环境,老百姓放鞭炮就会污染环境?
难怪人民日报,直接说:拿环保来禁放烟花爆竹,就是懒政、蠢政、霸政!
我想说的是:“过年不放鞭炮,还能叫过年吗?”
在我国自古就有放鞭炮的习俗,关于这个习俗还有个故事,古时候,有个叫”夕“的怪兽每年的腊月三十晚上都会到民间祸害百姓,后来是一名叫”年“的仙童用手中的竹竿和红绸将”夕“打死了,为了庆祝”年“的胜利,人们将正月初一叫”过年“,将腊月三十叫”除夕“,而且在这天会烧竹竿、挂红绸,后来随着历史的演变,烧竹竿演变成了放鞭炮,挂红绸演变成了贴春联。
放鞭炮是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望,体现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以前听着外面的爆竹声声,穿上新衣服的场景只能停留在记忆里了,这几年的除夕晚上外面静悄悄,相信人们口中的”没有年味“,同禁放烟花爆竹有很大的关系。如果燃放烟花爆竹能回来,”年味“也就回来了。
更何况还有个说法是,“燃放鞭炮产生的烟具有杀菌灭毒的作用,以前每年都放鞭炮就没有疫情的出现,这几年禁了之后疫情就反反复复。”这一说法虽然不知道到底科不科学,但老百姓是相信这个说法的。
还有的人说禁燃烟花爆竹是为了安全。确实!允许燃放烟花爆竹的时候,每年都会有火灾和人员受伤情况的出现。有媒体报道,2022年1月31日,单单浙江余姚在短短4个小时内,就发生了多起因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的火灾事故。就在前不久的11月21日,江苏扬州就发生一起疑似燃放鞭炮引燃小区大棚着火的事件,由于起火物为堆放在室外的塑料托盘、泡沫,火焰燃至数米高空。
但不放烟花爆竹同样也有火灾发生。更何况,不能因为开车会引发车祸就禁止开车上路。正确的做法就像是允许开车一样,通过加强交通安全宣传和交通安全的执法力度来防止交通事故的出现,放鞭炮也是一样,可以加强对燃放烟花爆竹的安全性教育来防止火灾的发生。
从网友的反应也可以看出,多数人还是支持恢复烟花爆竹燃放的。“支持放烟花鞭炮,现在没有小时候的年味了。”“烟花满天,疫情结束,我想回到从前。”“农村人没什么娱乐,过年放放鞭炮确实能增添节日的快乐。”“疫情三年了,放点烟花爆竹去去晦气,红红火火过个年,希望来年能平平安安。”
还有个观点,笔者非常赞同,“不放烟花,不放鞭炮,这些非常能代表春季特色的活动都不让做,怎么吸引下一代对传统节日的喜爱?”虽然中秋、端午、五一、十一我们都有法定节假日,可有多少商场会针对这些传统节日搞活动?反而是情人节、圣诞节这种洋节,导购员穿着圣诞服装,店里圣诞装扮,搞得风生水起。我们怪年轻人崇洋媚外,怪他们不懂得传统文化,从小不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凭什么让他们喜欢?
当然,也有人并不支持燃放鞭炮的解禁,“现在生产烟花爆竹都是私人生产,有不安全因素。有时候放烟花爆竹容易引起火灾隐患。”“最反对燃放鞭炮。”“放爆竹还是禁止好,我们这禁止好几年,大家挺自觉的,周围环境干净很多。”
对于燃放烟花爆竹,你是支持继续禁止下去,还是支持解禁呢?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好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致信jinrizhiyi@gmail.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