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赠药受辱”:求药者以怨报德还是“两次空跑”引发误解?
女子在微博中还指出,当其询问“他要是再来骚扰我,是不是可以拘留”时,警察表示“他去哪里是他的个人自由,我们管不着”,让其没有安全感。这一所谓“警方言论”对引爆舆论起了很大的作用。
撰文|伍里川
来源 |南方周末
“好心没好报”司空见惯,但“赠药受辱”依然是罕见的例子。2022年12月23日,浙江杭州,一女医学生称,赠药给同小区男子却遭踹门。当事人称,晚上8点06分的时候,男子联系说过来取药,12分发给了他地址,29分男子来家门口敲门,后来开始踹门。33分,女子把药给他,并且说他“踹门很没有礼貌”。随后女子被男子辱骂,双方陷入口角。其间,男子飙出“你怎么没死”这样的话。
当然,这只是女当事人单方面的描述。
如果相关描述为真,那求药者是有问题的。退烧药一药难求的时候,有人能赠药于人,是何等的善意。我所在的小区,一些人在求援获得帮助后,激动不已,有的甚至感激涕零。我登录腾讯“新冠防护药物公益互助平台”,则见到了更多人对于赠药者留下的感谢文字。受人援助,免于无药的苦楚,不说是天大的恩惠,起码也是消解身心困顿的契机,正常人的心理,都会感动有加。怎么会有这样的人,不仅不感谢别人的好意,反而吹毛求疵,拿赠药者的“延误”说事?
24日,当事人曾在微博发文详细回应了一些网友的疑问。她自称:当时正在病中,睡觉被男子的电话吵醒。而此时,喉咙特别酸痛,说不出话。她于是表示没办法说话需要“微信上聊”,电话那头不依不饶。所以没讲几句她就挂了。“缓了一会之后,发现他微信已经发了好几个问号,当下有点反感,心下已经觉得他没有礼貌了”。但她还是把门牌号发给他,他当晚8点18分回复“刚送完外卖,现在过来”。
按此描述,男子对“时效”“速度”有着特别的要求,似乎自己的感受与需求才是第一位的。同为新冠病人,本应知晓病痛的特点,多换位考虑问题,从而正确对待他人的动作缓急。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即使女子愤而拒给药,那也是可以理解的反制之举。一个人如果连起码的做人礼节都不能持有,被人“拒绝”才是非常匹配的结果。
须知,踹门行为不只无礼,更有违法之嫌。一扇入户门,是一个人最后的“保护伞”,代表的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合法权益,容不得他人挑衅。尤其是,当此行为系由一个五大三粗的男人针对一个半夜在家的女子所做出的时候,人们的观感就不只是生气了。
值得注意的是,有报道称,24日,辖区警方表示,双方已互相道歉,谅解了。这一表态引起一些热议。
在微博文章中,女子予以否认。女子更提出,警察只是非常温和地劝离了踹门者,“我提出让他给我道歉,被无视”。
如果真如女孩自己描述,一方据理力争、以德报怨,一方言行失端甚至不无恶劣,确实不可“互相道歉”。更不该让德行无亏者连道歉都收不到。
25日深夜,杭州警方正式给出回应:当时,警方接报“有人踹门”后即到现场处置。因2次上门取药未联系到人,涉事男子认为自己被愚弄。后双方在微信上起争执,男子折返与女子发生口角、辱骂并用脚踢门。民警在现场进行调解,并对男子进行了口头警告。双方对此表示认可,并在110处警现场登记表上签名确认。
至于“互相道歉”说由来,警方称,12月24日,上塘派出所接到一自称热心网友的群众来电,询问该事件情况,因该名工作人员并非事件处置相关人员,其答复的情况与事实不符。
警方的最新回应,令“2次空跑”作为矛盾的导火索明晰起来,似乎比女子单方面的描述合理多了。同时也可看出,涉事女子所叙述的事实部分,与警方通报,也是有一定出入的,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涉事双方纷争之外,还有另一议题:女子在微博中还指出,当其询问“他要是再来骚扰我,是不是可以拘留”时,警察表示“他去哪里是他的个人自由,我们管不着”,让其没有安全感。这一所谓“警方言论”对引爆舆论起了很大的作用。
关于这一点,警方回应中没有提及,有关人员有没有说过这些话,尚有赖调查,因为这只是女子单方面的描述。而若的确说过,那在法律层面上就颇为不妥。众所周知,依法维护个体的名誉权、人身安全,是司法机关应尽的责任。当然,如果添油加醋,给警方按上他们并没有说过的话,以引爆舆论,那也是不负责任的。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好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致信jinrizhiyi@gmail.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