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王选辉:为新闻,网瘾少年变成暗访记者;做深度,成为媒体稀缺资源
来源|凤凰大视野
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被编辑派往到传销组织里卧底,这份工作的危险可想而知,而他的目的就是成为一名调查记者,因为有这份信念,他义无反顾的完成了任务。
2023年1月9日至13日的晚8点,凤凰大视野播出了系列专题片,名为《逼近真相——记者在现场》,片中记录了国内几大媒体中的一线记者,讲述了他们的亲身经历。
澎湃新闻记者王选辉是第2集的主人公,主题是“关注与反思,他探讨重大刑案中的公共价值”。在片中,王选辉从他在《法制晚报》做调查报道开始,到他在澎湃新闻参与重大案件的报道,记录了他从初出茅庐不畏虎的暗访到报道重大刑案的深度反思。
为了当记者先去传销组织里暗访
王选辉是福建人,毕业于农林大学,所学专业是林业学,这是一个跟新闻“八竿子打不着”的专业,他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植物、树木、土壤和气象。
2010年的时候,《中国青年报》福建记者站站长陈强来到福建农林大学讲座,王选辉的室友想要去听,他便陪着去了。
在讲座中,陈强讲到了他在贵州嫖宿幼女案的报道中,伪装成商人获取到了很多核心信息将案件披露出来,该案引起了全国的轰动,改变了很多年轻女孩的命运。
陈强讲的这些内容打动了王选辉,那个时候他才想到,记者原来是这样的工作,记者笔下的那些文字具有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力量。
于是,怀着一腔热血和社会责任感的王选辉开始暗下决心,将记者作为自己的职业选择。
当时的王选辉还沉迷于电游,玩某款游戏的战绩还名列全网前茅。
多年后,王选辉的父母对陈强说,幸亏听了陈老师的讲座,让他对新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避免免了走弯路。
2013年,刚刚大学毕业的王选辉来到北京,当时《法制晚报》社长王林提出了一个叫做“不忘初心”的计划,他要求每个新入职的记者,都要先经历调查暗访这一关,只要在三个月之内能够完成一到两篇暗访调查,就可以入职记者。
第一个暗访线索是快递公司售卖客户隐私信息。王选辉进入到快递点成为一名快递员,二十多天的时间里,他从不会骑三轮电动车到能够走街串巷送快递,然而令他郁闷的是,这家快递点十分正规,并没有售卖客户隐私的现象。
将近一个月过去了,第一个暗访失败了,这让王选辉开始感受到了压力。为了能够正式入职记者,王选辉又开始了第二个暗访报道,这一次的暗访任务风险更大——去传销组织里卧底。
王选辉记得,在传销组织里,他为了表忠心,每天起来都会跟着其他人一起唱歌,唱完了就要开始表扬同伴和自我表扬。很快,王选辉就凭借自己在传销组织里的“出色表现”赢得了信任,传销头目觉得王选辉有悟性,有灵性,值得培养。
在传销组织里二十多天后,王选辉已经充分得到了负责人的信任,负责人把电脑交给王选辉操作,趁着这个机会,王选辉用U盘拷走了电脑里的资料,并用别在上衣的纽扣式偷拍设备记录下了非法行医的传销活动。
暗访报道刊发时,公安和卫生部门联合执法将这个非法行医的传销组织打掉。暗访报道顺利完成,王选辉正式开启了自己记者生涯。
在《法制晚报》工作了三年,从社会新闻到深度报道,王选辉从四处碰壁额小白成长为经验丰富的中坚力量,而此时他也要面临一个职业上的选择。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纸媒日渐式微,多家报馆都受到了波及,这一点其实从王选辉入职的那一刻其就已经有所感觉。只是工作的这三年来,报社的经济压力越发严重。
“在2016年的时候,我是明显感觉到报社的经济状况出了问题,以前可能一周报销就走完程序了,当时需要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然后后面就开始延发工资了。”王选辉说。
报社记者那本就不算丰厚的工资如果出现了延迟,对王选辉这种北漂的年轻人来说是巨大的压力。
而这个时候,上海东方早报新媒体项目澎湃新闻引起了他的注意。王选辉觉得,澎湃的前身也是一家纸媒,传统媒体的基因保证了这里能做比较纯粹的新闻,可以提供一个适合记者成长的环境。在经过慎重考虑后,2016年7月,王选辉离开北京加入了澎湃新闻,并回到福州老家成为驻点记者。
转型做深度寻找吴谢宇的身边人
在入职澎湃的时候,面试的编辑老师问了王选辉一个问题:“你是福建人,福建最近出了个吴谢宇弑母案,如果你是报道案件的记者,会怎么操作?”
王选辉想了想说:“从案件的角度当然是最好可以突破警方,如果是这一点没办法突破的话,我们应该想出一个b方案,通过采访他的家属,他的老师,吴谢宇父亲的这些朋友,通过他们的一些讲述来还原吴谢宇从2015年7月份杀害母亲之后,到2016年2月份走向逃亡之路,这个过程当中经历了什么东西。”
而吴谢宇案后来也确实成为王选辉职业生涯中追踪报道时间最长选题,在这过程中,王选辉也像面试时说的那样,通过他的B方案,还原了吴谢宇的“逃亡人生”。
其中,王选辉独家采访到了吴谢宇的叔公,了解到吴谢宇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这段时间都会在叔公所住的小区午休。
王选辉回忆,当时他并不知道吴谢宇叔公的具体住址,只是知道他叔公的名字,并且知道这位老人在铁路系统工作。根据这个线索,王选辉尽可能找了相符合的小区,一栋楼一栋楼的去问,终于找到了吴谢宇的叔公家。
吴谢宇的叔公和老伴儿一起讲述了吴谢宇的同年,他们说小时候的吴谢宇特别乖,特别努力,中午放学回到这边吃完饭都自己去安排午休和作业时间。吴谢宇的叔公还说,他是有一天在小区里锻炼听人说起吴谢宇杀了他妈妈,他当时都不相信,还跟邻居吵了起来,回到家后一查新闻才知道吴谢宇真的干出这种事来。“每每想到这个事情,还有小孩子成长的一个经历,他们在我们面前就是多次抹眼泪,非常非常的悲痛和伤心。”
2020年12月24日在吴谢宇被捕一年半后,该案于福州中院开庭审理。因疫情原因,该次庭审未向媒体开放,王选辉却在第一时间发布了吴谢宇庭审供述的长篇稿件。
王选辉说,当时没有办法进入到法庭,他就想能不能找到相关的庭审旁听人员,通过他们转述的方式来还原吴谢宇在庭审上的陈述。
经过多方打探,王选辉发现吴谢宇父亲的好友郑元就在旁听席,在线人的介绍下,他第一时间与郑元取得了联系。25日早上8点,王选辉的稿件上线,首发了吴谢宇的庭审供述。
根据郑元的讲述,吴谢宇在庭审中侃侃而谈,连续发言20分钟不停顿,而且称父亲病逝后家庭氛围变化,母亲沉默寡言,内心的压抑和孤独,让他产生厌世心理,于是想要帮助妈妈解脱。吴谢宇将日子选定在2015年7月10日,他的生日是10月7日,当天下午,放学到家的谢天琴进门弯着腰穿拖鞋的那一刻,吴谢宇拿着哑铃砸向了她的后脑及头面部。
走着走着专业媒体人成了稀缺资源
之所以如此关注吴谢宇案,王选辉说,是因为该案的社会意义深远。“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孩子上北大,每个人都希望这些孩子成为曾经的吴谢宇,但另外一面他又做出了让所有世人都无法接受的杀害他母亲这样一个极其极端的事例,所以这个事情肯定会受到极大的一个关注。”
6年间,王选辉深入挖掘了吴谢宇本人及其父母的经历、性格、家庭环境,试图从庞杂的信息中找到吴谢宇弑母的真实动机,但在王选辉心中一直存在着一个困惑。
有时候王选辉会想,记者采访到的内容是否真的跟吴谢宇杀母亲有关?或许那些家庭、性格、父母关系等都跟案件本身没有任何关系,吴谢宇可能就是激情杀人,若如此,那媒体采访探究的东西意义何在?“后来我觉得,媒体只能尝试去接近真相,但从来不敢说已经拿到了真相,媒体采访到的这些信息,公众可以相信或者不相信,但至少给了大家一个讨论的样板。”
王选辉认为,每一个新闻的线索都是有目的性的,在采访交流的过程中,记者会对采访内容进行研判,要找到对社会公众有利的信息,不要卷入纠纷中,不然的话很容易就陷入到某一方的发声筒这种角色当中。
正是这种对于新闻价值的信仰,让王选辉选择一直走在记者的这条道路上。相比10年前刚入行时,今天的新闻环境与传播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王选辉仍然抱着大学时的那种想法,他认为,文字报道还是很有价值和意义的,新闻媒体整体上的式微绝对存在,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专业媒体记者又变得更加稀缺。“我走着走着,跟我一起同行的人都不见了,他们去当了公关,有去当了律师,有去了互联网媒体,但我觉得这个社会还是需要这样的岗位存在,遇到类似可能只有文字才能把它说清楚的时候,我还在。”
以上内容来自凤凰大视野《逼近真相——记者在现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好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致信jinrizhiyi@gmail.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