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集中批判孔乙己,这又是发的什么神经
今天的网络上出现奇怪的现象,官媒集中批判孔乙己,以央视网微博为代表,认为孔乙己陷入困顿的原因是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不愿意通过劳动改变自身的处境,长衫成为枷锁,话题的意思是劝勉当代的知识青年,不要困在长衫中,不要被学历限制,要参与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说白了,就是去干别人都不愿意去干的活。
官方媒体对学历的轻视,第一次以这样的比喻方式出现。如同当年的一声吆喝,许多青年学生放下课本,到农村接受教育去了。
类似的口风已经出现多次,前段时间官媒集中宣传女大学生回乡种地年入百万,最近又有代表提议限制农村孩子读大学,担心以后农村没有人种地了,如今央视网微博只是把话是挑明了,让大学生们去干与学历不相符的工作。
这些年来总结一条规律,每天坚持看报纸读新闻,只要是官媒畅议的,尝试反着去做,总会有好的结果。
一个人要改变命运,必须要有认识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轻易不要做任何人都可以干的工作,宁可躺平,不要盲从,时刻捕捉个人发展的时机。
偏远农村成长起来的我,从小就好逸恶劳,有两件事情记忆深刻。一是在玉米地里拔草,中暑晕迷过去,差点丢掉小命;二是去镇里交公粮,中原地区是粮食产地,越是大丰收越会饿肚子,每年的粮食交完公粮,根本就不够吃的,我吃过树上的榆钱,地里的野菜。
那时候就认识到,做农民是没有出息的,无论怎么努力,除了累下一身病,根本不可能致富。
农村孩子读书没有什么志向,要说为国家做贡献,那纯粹就是扯蛋,其实就是不想种地。
农村的日子在九十年代都还是吃不饱饭的,起码江苏是这样,至于山东、河南、安徽等省,更不要提了,常常有来我们家门口要饭的,大多数时间我都会给,有时候就要狠狠心,说一句没有,人家闷闷地走了,自己内疚好几天。
农村的日子好过,是从2000年开始的,从此就不要交公粮了,家里的粮食吃不完,还可以卖部分换钱。
这要特别感谢江西丰城人民,对于江西,我是向来充满敬畏心理的,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孔乙己的困顿,并不是个人的原因,而是时代造成的。在封建王朝时代,许多底层孩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即便没有取得功名,读书人也是受社会尊重的,孔乙己接受的是清末的科举教育,到了民国时代,他学的知识失去了意义,而当时许多从西方留学回来的知识分子,重视学以致用,实业救国,成为社会发展的新型知识分子。
把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归结为个人原因,而不考虑社会因素,并借以含蓄指责今天的知识青年,不是无知浅薄,而是居心不良。
早晨开车通过十字路口,有辆美团外卖小哥闯红灯,吓得我紧急刹车,才没发生撞击事故,我摇下车窗告诉他要遵守交通规则,顺便说了句,你再怎么努力,靠送外卖也发不了财。
并不是轻视底层百姓,对于从事快递员、外卖员、代驾员的年轻人,我向来是没有好印象,年纪轻轻的不去尝试新兴职业,被这些简单的体力劳动束缚,时间长了,不仅磨去斗志,也会惹上不良毛病。
可是我又是特别理解他们的,后疫情时代,国际关系微妙,外商纷纷离去,民营企业大量倒闭,能找份工作就不错了,毕竟还是要养家糊口的。
当社会前景并不明朗的时候,躺平,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躺平,是许多人难以选择的无奈。
我的一生都是幸运的,读大学的时候是最后一批国家公费生,毕业工作时是国家最后一批分配人员,三年后辞职下海赚下第一笔钱赶紧购置房产,这是房价飞涨前的最后时间,许多的机遇让我明白一个道理,机会比努力更重要,选择比能力更重要,如果勤劳能够致富,我们村头的起早摸黑的王老五早就是首富了,后来他是被饿死的。
我是从2020年开始躺平的,天天游手好闲,日日垂钓江湖,看似无所事事,实则等待机遇。
今天网上还流传消息,深圳的富士康来了许多印度人,正在拆卸生产线,可能要转移生产基地了吧。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该走的就走吧,我们又赢了一次。(文/臧启玉律侠)
来源:公号律侠普法
臧启玉律师:法学学士,实力派业务型律师,教师、建造师、物业师。擅长分析案件,精于风险预判和证据分析,有偿法律咨询微信40800018,案件委托电话13122332231。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好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致信jinrizhiyi@gmail.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