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四川成都市成华区御风二路发生了一桩千名业主恶斗事件。至今,多辆警车仍24小时停留在小区外。

根据此前文章,成都市成华区相邻的御龙山小区与滨江壹号陷入小区“互通”之争。

滨江壹号的开发商华侨城在售房时,曾向购房者承诺,与御龙山小区进行互通,双方共享全部公共设施及绿地;但御龙山小区的业主则认为,滨江壹号系商住一体的半开放式小区,小区品质与御龙山存在一定的差距,拒绝互通。

双方就“互通”问题争执已久,但无论是开发商,抑或是当地职能部门,始终未对争议问题进行实质性解决。3月底,临近滨江壹号交房时,御龙山业主自发建起了围挡,试图“维护”自身小区的品质。

围挡是脆弱的。在4月1日的一场大乱斗中,它们被部分滨江壹号业主愤怒推倒。

而根据凤凰网风财讯的报道,开发商华侨城疑似招募了社会闲散人士,参与此次冲突。

华侨城物业成都分公司负责人谢春英现场电话招募社会闲散人员。

此后数日,在事发现场,双方似乎风平浪静。但在舆论场上,则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互相指责甚至谩骂,双方的梁子,的确是结下来了。

纵观此次事件,虽然发生了法理所不能容之事,但无论滨江壹号业主,抑或御龙山业主,似乎都情有可原。

从滨江壹号业主的角度出发,他们消耗多年积蓄购买房舍,合同中白纸黑字写明“互通”,倘若未能兑现,分明法益受侵;

而从御龙山业主的角度出发也是一样,他们同样沦为“房奴”,小区的公共面积也是真金白银买来的,交了那么多年的物业费维护小区品质,一夕之间要与他人共享,难免情绪激烈。

有评论者指出,“通”或者“不通”,显然是一对决然对立的存在;因此,若要寻求最优解、尽力化解业主之间的矛盾,必须走第三条道路。

滨江壹号与御龙山的分歧根源,无非是小区品质的差异已成现实。

试想一下,如果滨江壹号的小区品质远高于御龙山,那么,在此次事件中,建起围栏的人和推倒围栏的人,恐怕会发生一个身份大转换。

因此,如何提升滨江壹号小区的品质,同时在“互通”后对愤怒的御龙山业主予以相当的补偿,似乎是化解矛盾的可行道路。

但在这一问题上,当地职能部门踌躇多日,终未能拿出一个像样的解决方案。

首先是4月1日下午冲突前,成华区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当场向滨江壹号业主宣布,御龙山业主自发建起的围挡和铁栏杆,属于“违建”,应予拆除。随后,发生了千人大恶斗。

然后是近日,御龙山业主收到了成都市政府123455热线平台的回复:

滨江壹号和御龙山,属于独立的建筑区划,各自享有彼此区划的附属设施设备及公共建筑物,容积率、绿化率等经济指标独立,无共用设施设备情况。

再然后,是今日(4月5日)上午,一则聊天记录在微信群流传称,成华区、规划局已经定论,滨江壹号与御龙山互通,共享全部小区公共设施,围挡将限期拆除。

根据笔者向知情人士的求证,网传的这一消息,大概率属实,滨江壹号与御龙山互通,将成为定局。

不出意外的话,御龙山业主自发修建的围挡,将在近期内被行政强拆。

但是,行政强拆,究竟是在化解矛盾,还是在激发矛盾?

此前,笔者曾在相关文章中强调,拆掉现实的围墙非常容易,但如何拆掉不同群体之间心中的“围墙”,才是对一个地方政府施政能力的真正考验。

倘若只是一拆了之,职能部门未免会有“懒政”之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御龙山业主对于“互通”,仍然持有高度的抵触情绪及行为,若职能部门采取行政强制力,或许不会遭遇实际的抵抗,但这些业主的心中,也必将埋下更为愤怒的种子。

人心的力量,永远是不可被低估的。在双方利益纠纷看似不可调和的情况下,倘若一味偏向某一方,任由天平失衡,或将招致更强烈的反噬。

令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职能部门在强制实现两个小区的“互通”后,或许还会引导御龙山业主寻求法律救济途径,起诉始作俑者华侨城。

毕竟,在诸多群体性事件中,引导非理性群众走向诉讼之路,对于政府职能部门而言,无疑是治理成本最低的策略。

若果真如此,御龙山的业主们,将在漫长的一审、二审、申诉诉讼流程中,耗尽心力、时间、钱财。

这一过程中,会有人因疲累而放弃,会有人渐感孤军奋战之苦,最终,无论官司输或者赢(对手是华侨城),都将维持相当一段时期内的稳定,如此,达到某种“社会治理”的成效。

那么,五年后呢?十年后呢?这些彼此互为邻居的业主们,是会在内心彼此咒骂,还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去拥抱彼此呢?

这样的“施政智慧”,是值得陶醉,抑或是深深反思呢?(文/陆火)  

来源:公号@陆火Media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好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致信jinrizhiyi@gmail.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