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商场贴“旭日旗”事件引发争议,举报者被曝多次乱指控
1月21日,南京一家商场因为其内部装饰疑似日本国旗,引发了一场风波。一名自称“爱国打假”的博主,通过视频平台对该商场进行了举报,并在现场与商场负责人发生了激烈的口角。博主称,商场的装饰包含了日系文化,是对南京历史的不尊重,是对中国民族情感的伤害。他还高喊“这里是南京,这里又不是东京!”并报警处理。警方到场后,要求商场立即撤除相关装饰,并对商场和广告公司进行了严厉的警告和约谈。
然而,从视频中可以看出,商场贴的并不是真正的旭日旗,而只是一些普通的几何图案。这些图案与日本旭日旗的形状和颜色都有明显的差异,很难让人联想到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商场的女负责人也解释说,这些装饰只是为了美观,没有任何政治意味。她还表示,博主的态度非常粗暴和不理智,没有给她任何解释的机会。
事实上,这位博主并不是第一次进行这样的举报。据网友爆料,他的微博账号“战马行动”经常发布一些质疑和指控的内容,涉及各行各业,包括餐饮、医疗、教育、娱乐等。他的举报方式往往是以自己的主观判断为依据,没有任何证据和事实支持,甚至有时候是捏造和夸大。他的目的似乎是为了吸引眼球,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或者是为了敲诈和勒索。他的行为已经造成了很多企业和个人的损失和困扰,也给社会治理带来了不良影响。
这起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一方面,有人认为,博主的行为是出于爱国的心理,是对南京这座历史沉重的城市的敬意和保护。他们认为,商场的装饰是对南京大屠杀的忘却和漠视,是对中国人民的侮辱和挑衅。他们支持博主的举报,赞扬他的勇气和正义。另一方面,有人认为,博主的行为是出于个人的私利和恶意,是对商场的诬陷和诽谤。他们认为,商场的装饰并没有任何政治含义,只是一些普通的图案,没有必要过度解读和联想。他们批评博主的举报,指责他的无知和无理。
在这场争议中,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处理这样的事件呢?我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还是要回到法治的轨道上。控告和检举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一种方式。但举报有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因为门槛不高,举报行为不时沦为借公器打击异己、为个人牟利的工具。特别是近年来,在虚拟网络空间中,一些居心不良、心术不正的人肆意捏造事实、毁人名誉。更有甚者,一些人望文生义、夸大事实、生搬硬套、胡乱联想,故意碰瓷合法合规经营的企业,破坏正常经济秩序和社会生活,同时为博眼球、刷“存在感”,试图以“众人皆醉我自清醒”的姿态成为网络大 V,渐成一种网络风气。这种泛滥式举报对个人、对企业、对整个社会可谓有百弊无一利。如何克制这种弊端,刹住这种风气呢?
一是,要讲程序、讲证据。举报者在进行举报之前,应该先搜集和核实相关的证据和事实,而不是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和情绪化的判断。举报者应该尊重被举报者的合法权益,给予他们充分的解释和申辩的机会,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和攻击。举报者应该通过正规的渠道和程序,向有关部门或机构提出举报,而不是通过网络平台或媒体进行曝光和舆论压力。举报者应该遵守法律规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不是滥用举报权,逃避法律制裁。
二是,要有惩处、追责任。有关部门或机构在接到举报后,应该及时进行调查和核实,根据事实和证据,作出公正和合理的处理。对于确有违法违规的被举报者,应该依法予以处罚,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公信力。对于无辜的被举报者,应该给予澄清和恢复,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和声誉。对于恶意的举报者,应该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制止其胡作非为,维护社会的正义和秩序。
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边黑暗的也是人心。举报制度的意义已不需多议,但对其现实与潜在风险亦要预防。我们希望,通过法治的手段,我们能够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环境,让每一个人都能够享有合法的权利,履行应尽的义务,参与社会的治理,共建美好的未来。
作者|陈晖
编辑|程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好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致信jinrizhiyi@gmail.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