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教授杜本被解职:言论自由与法律合约的碰撞
近日,在中国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工作了九年的外籍助理教授比约恩·亚历山大·杜本博士被神秘解职,并被要求两周内离开中国。此事揭示了中国严格的言论控制、法律合约的随意性以及日益封闭的言论环境,引发了广泛的担忧。
杜本博士是德国公民,曾在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安全研究、外交和情报研究,拥有国际关系学博士和硕士学位。在一篇报道中,杜本博士发表了关于习近平访欧和中美欧关系的评论。仅仅一天后,他便接到了所在学院国际秘书的微信问询,并被通知其所有课程教学被无限期取消,其在吉林大学的工作也将被终止。这一决定是由上级主管部门做出的。
杜本博士持有有效期至2033年的中国高层次外国人才签证,但学院告知其签证将被取消,并转换为"人道主义"签证,只能让他在中国再逗留两周。同事给杜本两个选择:递交辞职信或者接受纪律调查或法庭审判。杜本最终选择递交辞职信,以避免进一步的麻烦。
杜本的解职被认为是由于其在媒体上的评论引起了中国当局的不满。分析人士指出,涉及中国高层领导人和俄乌战争的言论可能是引发此事的关键因素。杜本提到俄罗斯物资短缺的问题,并暗示中国可能在其中扮演了角色,这可能激怒了中国政府。
杜本的聘任合同中包含了模糊的禁止行为条款,但并没有明确规定不得向媒体发表评论。因此,杜本认为解雇他没有法律依据。然而,前中共特工Eric指出,这种决定可能是由某级党委的实权领导做出的,并且可能是口头通知而非书面文件。
在中国大学从事政治和国际关系领域的外籍教师并不多,杜本认为近年来这一数字似乎进一步下降。许多外国学者表示计划离开中国,因为他们感受到越来越严格的审查和压迫感。杜本认为,这种严格管控会使中国的社会科学水平保持落后,并导致学术讨论充满平淡的发言和政治口号,缺乏对重要问题的适当讨论。
杜本总结道,中国政府收集的公民信息越来越多,但披露的自身信息、战略和决策却越来越少。这种信息真空不仅影响中国内部,也影响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反之亦然。
杜本博士被解职一事不仅揭示了中国严格的言论控制,也凸显了其法律合约的随意性和日益封闭的言论环境。这种情况对中国的学术自由和国际交流产生了负面影响,也引发了外界对中国政治环境和社会发展的担忧。
作者|申鹏飞
编辑|雷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好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致信jinrizhiyi@gmail.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