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山东青岛街头散发的反对“网证网号”制度的宣传单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引发了关于言论自由和隐私权的新一轮激烈讨论。该宣传单呼吁民众积极表达反对意见,指出“网证网号”制度不仅将进一步侵蚀个人隐私,还可能成为公权力全面监控和打压异见的工具,严重威胁公民的基本自由。

图为:反对网证网号传单

“网证网号”制度旨在将个人在所有网络平台的账号统一管理,赋予政府对网络言论更高程度的控制权。这一设想引发了广泛的忧虑和批评,许多人担心该制度的实施将使政府能够“一键注销”用户在所有平台的账户,造成“全网禁言”的严重后果。这种恐怖前景让人不禁联想到2022年河南村镇银行事件,当时维权储户的健康码被当局随意赋红码,导致他们的自由出行被阻,事件被广泛视为滥用权力的典型。

尽管草案声称该制度基于自愿原则,但反对者质疑,现有的法律和制度框架并不足以保障真正的自愿性。在这样的背景下,“自愿”可能只是掩盖强制执行的幌子。

多位学者公开批评“网证网号”制度,然而,他们的声音却遭到了来自官方和亲政府媒体的严厉打压。清华大学法学教授劳东燕直言,该制度与健康码的治理思路如出一辙,是将特殊时期的控制手段常态化,用于对正常社会的全面治理。她的言论不仅被封禁,甚至还遭到了官方媒体“换皮”自媒体的攻击,这种“打压式反驳”充满了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色彩,试图通过污名化批评者来压制异见。

同样,清华大学哲学教授黄裕生的反对声音也未能幸免。他提出,中国的现代化不应成为“编户齐民”的过程,而应比西方社会更尊重和保障公民的自由。然而,他的文章在发布后不久就被删除,账号也被永久封禁。这种对学者的严厉打压昭示了政府在言论自由问题上的零容忍态度。

不仅学者,普通公民也无法逃脱这种高压氛围。知名UP主章北海official在视频中表达了对“网证网号”制度侵犯隐私的担忧,并提及公众对公权力滥用的恐惧远超对个人隐私泄露的担忧。他的言论触动了敏感神经,视频随即被删除,账号也遭到了禁言。此举无疑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对政府意图全面控制网络言论的恐惧感。

“网证网号”制度的提出和推进,表明中国政府正试图通过更严密的手段,进一步压制和打击网络言论的自由。面对不断扩展的监控和言论封锁,社会各界的反对声浪正在加剧。然而,随着政府对这些声音的持续压制,中国的言论自由和个人隐私权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

在这个日益被审查和控制的网络环境中,民众对公权力滥用的担忧与日俱增。对于任何敢于发声的个人,沉默的威胁正逐渐成为日常。这一系列事件警示我们,言论自由的空间正在急剧缩小,而“网证网号”制度如果得以实施,无疑将为这种压制性趋势再添一把锁。

作者|尹振华
编辑|程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好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致信jinrizhiyi@gmail.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