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公安局梁溪分局在2022年9月提交了一份延期审理申请,理由是“确保二十大安保工作万无一失”,要求将朱正明诉公安局案延期至二十大结束后。这一申请,不仅暴露了地方公安对所谓“安保工作”的过度解读,更揭示了他们滥用维稳权力、延误司法程序的深层问题。

朱正明的案子原本应当是一场普通的诉讼,却因为他在维稳体系中的特殊身份,被推向了权力斗争的前沿。警方在申请书中提到的“滋事行为”不过是朱正明行使言论自由的正常权利。朱正明因在车身张贴“无锡公安问题严重”、“公安部欺骗中央”等标语,被警方拦截和处罚,显然是地方政府对异见声音的打压。这一案件至今为止,我们见到的唯一一份盖有政府公章、明确确认他为“重点维稳关注对象”的文件,揭开了维稳体系的真实面目:打击一切异议,抹杀言论自由。

维稳系统成了权力的掩护伞

朱正明的遭遇并非个例,而是中国社会在维稳体制下权力运作的缩影。维稳本应用于防止严重的社会动荡或犯罪行为,而非成为打压个人言论、延误司法审判的工具。通过将他列为“重点维稳对象”,无锡公安系统为其滥用权力和压制异议找到了正当理由。在这个体系下,任何敢于公开表达不满的公民都可能被标记为“风险源”,并遭受一系列以安全名义的压制和骚扰。

朱正明案的延期审理,让公众更加清楚地看到维稳工作与司法程序之间的矛盾:当维稳成为无所不包的工具,公正的审判被抛在一旁。延期审理的理由完全基于对“安保”的过度解读,既无充分的法律依据,也违背了司法程序的独立性。法庭应当是伸张正义的地方,而不是屈服于政治压力、为维稳让步的场所。

权力失控的背后是个体自由的剥夺

朱正明之所以成为“重点维稳对象”,与他坚持通过合法途径表达对公安系统不满的举动密切相关。警方的反应并不是解决问题,而是通过维稳手段不断压制,甚至在他释放后继续对其进行严密监控。朱正明不仅被警方多次拦截,还因所谓的“扰乱公共秩序”被拘留。这种行为的背后,是地方公安对权力的失控和滥用。维稳工作被赋予了过大的权力和自主决定权,却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导致个体权利在权力机器面前被任意践踏。

无锡公安局梁溪分局的延期申请暴露了公安机关通过维稳手段延误审判的企图。通过将案件推迟到二十大之后,无锡公安试图借助政治敏感时机掩盖其滥用权力的行径。这种以维稳为借口的推诿行为,不仅是对朱正明个人合法权利的侵害,也是对法律公正性的严重破坏。

维稳机制何时成为打压工具?

维稳体系的初衷应当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共安全。然而,近年来,它却逐渐演变成了地方政府用以控制和压制异见的工具。朱正明的案件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他不过是通过合法途径表达对公安的不满,却被冠以“滋事”之名列为重点关注对象。这种权力滥用的现象不断蔓延,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不可忽视的隐患。当维稳体系脱离了法律的约束,个体权利的保护便无从谈起。

公众必须意识到维稳滥用的危险性。随着权力不断扩大,更多的公民可能会因行使合法权利而被打压。而朱正明案的延期审理,只是这个权力失控的冰山一角。

中国司法的独立性与公正性不应屈服于所谓的“安保”压力。维稳不应是打压异见的盾牌,更不能成为延误公正审判的借口。在朱正明案的背后,我们看到了维稳手段的过度使用,看到个体权利在权力面前的脆弱,也看到了司法独立的艰难处境。

作者|今日质疑网

编辑|程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好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致信jinrizhiyi@gmail.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