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遗毒不散:江苏七旬老人冤案求平反数十载未果,司法公正亟待兑现
1976年,江苏如皋县的一张“反标”纸条,成为一个家庭悲剧的导火索。冒佩华,这位年仅32岁的村民,在极左思潮盛行的时代,毫无缘由地被认定为“现行反革命”,他的命运自此被永远改写。为了迎合上级的政治需求,村干部草率结案,将冒佩华作为替罪羊,不仅强加罪名,还对其实施了令人发指的酷刑:吊打、坐老虎凳、拳脚相加,直至他遍体鳞伤,面目全非,腮骨裂开、腿被打断,身体遭受了不可逆的摧残。
在这样的刑讯逼供之下,冒佩华被迫认罪,随即以“吹捧叛徒刘少奇、妄图颠覆无产阶级专政”的荒诞罪名,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至此,一个普通农村家庭被无情摧毁。冒佩华的妻子,怀孕8个月,却被办案人员强迫离婚,未出生的孩子也被无情打掉。这样的残酷不仅毁掉了一个家庭的幸福,更将一个无辜的生命扼杀在襁褓中。
即便在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已经为刘少奇平反昭雪,然而,冒佩华的冤屈依旧未得清白。1979年,法院虽将其改判为三年六个月,撤销了之前的判决,但依然认定他犯有“严重政治性错误”。这样的改判显然并未给予真正的平反,反而让冒佩华背负着更多的污名。自此,他开始了长达40多年的申诉之路,法院、信访部门,他跑遍了所有能够寻求正义的地方,却屡屡碰壁,如皋法院和信访部门互相推诿,谁都不愿承担责任。
更荒谬的是,2017年,当地政府召开调解会,以一次性补偿6万元了结此案,条件是冒佩华不得再上访。然而,6万元如何弥补他失去的健康与亲人?如何抚平40多年的冤屈与心灵的创伤?在调解方案中,冒佩华依然保留了申诉的权利,他明白,金钱无法换来真正的清白。
75岁的冒佩华如今走投无路,他希望新时代的政府能够兑现中央的承诺,彻底清查文革期间的冤假错案,追究责任,并为他平反昭雪。这不仅是对他个人命运的拯救,更是对司法公正的捍卫。他期望能够在有尊严的晚年里,感受到真正的公平正义。这是对历史错误的纠正,也是对未来社会信任的重建。
作者|朱辉
编辑|程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好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致信jinrizhiyi@gmail.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