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日,在河南高级人民法院的外墙上,红色漆字醒目刺眼,写着“狗官不得好死、官官相护、狼狈为奸、贪污、贪赃枉法”等控诉词句。这是来自河南村镇银行的储户在维权无门下的愤怒宣泄,标志着在长达千日的争取过程中,他们面对的不仅是资金被冻结,还遭遇了从红码赋予到多部门“踢皮球”式的阻挠,法治精神在此间仿佛荡然无存。

近年来,河南村镇银行事件引发广泛关注。成百上千的储户存款被“莫名冻结”,他们发现自己账户内显示的余额依然存在,但无法支取分文。面对这种情况,储户们多次尝试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然而他们得到的回应却是一次次的“程序未完备”或“手续不全”等借口。储户质疑,如果他们涉嫌违法,政府和银行为何至今无法提供冻结存款的合法手续?这种答复无疑令本已心灰意冷的储户们更加愤慨。

不仅如此,维权储户多次发现自己在关键时刻被赋予红码,限制他们的行动自由。这种原本用于疫情控制的工具,被一些地方政府“创新”用于打压维权人士的手段。对存款取款的正当诉求在红码的阻隔下变得遥不可及,使得这些储户在法律的夹缝中求助无门。他们反复申诉,要求“拿出冻结存款的证据”“合法取回自己的存款”,但至今没有任何实质性回应。

此次喷漆行动虽带有极端性,却充分反映了储户的愤怒与无助:原本应该保护公民财产的金融机构与本应维护法律公正的司法系统,却在这些储户眼中变成了彼此勾结、互相庇护的“老赖银行”与“贪官法院”。他们的存款被冻结,诉求遭冷处理,红码成为行动禁锢。储户们反问,这就是所谓的“依法治国”吗?如此法治,何难如河南?

近年来,地方银行问题频发,从未见到任何实质性改革措施,而储户维权难度不断增加,河南事件更成为全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反面教材。依法治国本该是保障公民权利的准绳,但在河南储户维权的过程中,显然成了虚无的口号。

这起事件将河南村镇银行、河南农商联合银行以及当地各级司法系统拉入了漩涡中央。储户们发出的愤怒之声,已不只是个人的抗争,更代表了对地方司法腐败与监管失职的控诉。他们高喊着“还我存款”,正等待一个真正能回应公民需求的答案——在没有法治的现状下,他们的权益能否被保障,依旧遥遥无期。

作者|朱辉
编辑|程军
声明|本网站发布此文旨在传递更多信息,若您发现内容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致信jinrizhiyi@gmail.com,我们将迅速核实并进行更正或删除。感谢您的监督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