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万年县前书记毛奇被“双开”:反腐名义下的党内忠诚测试?
江西省纪委监委近日发布消息称,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委原书记毛奇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毛奇案中的违法内容不仅涉及与他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还包括利用职权非法获利。然而,在权色交易和贪腐问题的表象背后,“对党不忠诚、不老实”的描述成了中纪委报告中强调的重点,这一措辞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从公告内容来看,毛奇在组织函询时不如实说明问题,并在干部人事任用方面违反组织纪律,表现出严重的“双面人”行径。官方声明中提到他“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并直言他在党的十八大后仍“不收敛、不收手”,性质恶劣。然而,这些措辞的指向不仅在于揭露毛奇的腐败行为,还特别强调他“对党不忠诚不老实”。
这一表述令人不禁质疑:何谓“忠诚老实”?如何界定党员干部的“忠诚度”?在当今的权力架构中,这种被批评为“双面人”的现象是否普遍存在?“忠诚老实”成了官方评定腐败案件的关键标准,但迄今为止,几乎从未有任何官员被褒扬为“老实”或“忠诚”。相反,每一份惩处通报似乎都以“不忠诚”为首要批判点,给人一种全员“不老实”的错觉。
以毛奇案为例,通报称他“大搞权钱交易,非法收受巨额财物”,在工程承揽和资金拨付上谋取私利。然而,令人关注的是,他的所谓“与他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并未进一步阐明是权色交易还是违背他人意愿的行为。为何官方避重就轻地采用了“不正当关系”一词,而非明确的“强奸”或“权色交易”?在权力与道德的交汇点上,腐败官员的行为似乎被赋予了可以模糊化的处理方式,这一态度引发了公众对案件透明度的质疑。
更为引人深思的是,对毛奇的“双开”处理是否只是权力斗争的工具。在一场高层权力游戏中,“对党忠诚不忠诚”被反复强调,它是否掩盖了腐败现象背后的更深层原因?这样笼统的忠诚标准显得虚无缥缈,令人不禁怀疑:若以此为标准,是否意味着所有官员都有可能被认定为“不忠诚”?
毛奇案件的曝光或许只是中国当今反腐体系下冰山一角,反映了当前权力体系中的根本性问题。在缺乏透明度的权力格局中,干部们的所谓“忠诚”与“老实”究竟是评判标准,还是清除异己的工具?
作者|程军
声明|本网站发布此文旨在传递更多信息,若您发现内容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致信jinrizhiyi@gmail.com,我们将迅速核实并进行更正或删除。感谢您的监督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