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革命历史剧《西北岁月》将于11月5日晚在中央电视台首播,这是首次将中共元老、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之父习仲勋塑造为电视剧主角。由演员靳东饰演成年习仲勋,倪妮饰演其妻齐心,该剧在尚未上映前就已引发广泛关注。然而,这部剧的推出是否仅仅是为了重温“革命年代”,还是意在强化某种政治意图?剧中展示的历史是否经得起推敲?习仲勋的真实一生是否如剧中所展现的那般“光辉伟大”?

被抹去的争议性历史

根据官方剧情简介,《西北岁月》集中展现习仲勋在“革命洪流”中的功绩,包括组织“两当兵变”、协同延安保卫战、开辟陕甘革命根据地、领导民众发展边区经济等内容。然而,剧中并未提及习仲勋在文革期间被打成“反党分子”、长期受审查的历史。这一时期,习仲勋受到极大的政治冲击和折磨,甚至在一段时间内成为“批判对象”。然而,这样的争议性历史是否被刻意淡化?剧中没有任何一笔揭示其所处时代的复杂性,也没有交代他如何在政治风波中挣扎。这种“选择性描绘”是否意在消除其形象中的争议?是否是中共为塑造“无瑕疵”的历史人物而进行的权力叙事?

这种对历史的剪裁,不仅让人质疑中共如何利用影视作品去书写“理想化”的历史,更让人深思:这种美化是否是在为习近平树立一个“英雄家庭”的光辉背景?近年来,习近平家族的“红色传统”屡屡成为官方宣传的核心,这种“家族正统性”的叙述,是否是中共权力合法性的另一个来源?

“神化”习仲勋,是否掩盖了真实历史的复杂性?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再到如今的习近平,中共一贯依赖“造神”模式,通过宣传将领导人及其家属塑造成道德楷模和英雄。《西北岁月》中的习仲勋,充满了“不畏白色恐怖”“勇担革命重任”的光辉形象,然而真实的历史是否如此简单?习仲勋固然有其在早期革命中所做出的贡献,但其经历中的种种复杂性与争议却在剧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中共对历史的选择性呈现,让“革命英雄”成为去人性化的符号,而非一个有血有肉、历经风雨的历史人物。

通过“神化”习仲勋,中共或许意在强调习近平家族的“革命底色”,为当下的政权增添更多的道义光环。这种塑造模式不仅淡化了历史的多面性,还在一定程度上为现任领导人服务,构建了一种“政治传承”的神话。然而,真实的历史并非一成不变,它包含着许多被刻意隐藏和掩盖的灰色地带。观众需要警惕这种“神化”叙事背后的意图,反思中共历史剧的选择性表达。

奢华墓地:掠夺民众资源的象征?

中共不仅在影视作品中美化习仲勋,其去世后,还斥巨资为其修建了占地十万平方米的豪华墓地。这一规模的纪念设施不仅超出了普通人能想象的范畴,也让人质疑是否有必要耗费如此巨大的公共资源来纪念一位个人,即便他是革命元老。中共对已故领导人家族的这种奢华祭奠方式,是不是一种对民众利益的忽视和掠夺?而这种做法,是否是为了进一步巩固领导人家族在中国历史中的“圣洁”地位?

墓地的建造所耗费的巨额资金,是否真正来自民众的血汗?而这种由税款堆砌的纪念象征,与中共“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又有何关联?许多网民曾质疑,这种“带有皇室性质”的墓地修建,不仅是对民众利益的侵占,更是权力炫耀的一种形式。当人民面临贫困、医疗和教育等问题时,为已故领导人修建奢华的纪念场所,显然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或许,未来有一天,这样的墓地会成为民众质疑和反抗的对象。

“历史”成了政治宣传的工具。

中共对于历史的讲述,从来不仅仅是“还原过去”,更是为了当前的政治需要服务。在《西北岁月》这样的剧集中,历史被加以修饰和选择,现实被简单的“善恶分明”框架所替代。这不仅让观众难以窥见真实的历史全貌,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一种理想化的历史观。而这种“理想化”恰恰是中共所希望民众相信的——一个红色的、伟大的、毫无瑕疵的过去。

然而,历史终究不容篡改。《西北岁月》所试图传递的那种“党性至上”的理想,可能更像是一种对民众忠诚的试探和考验。对于这样被高度美化和“神化”的剧作,我们应始终保持警惕。中共窃取政权以来的75年,不少事实被遮蔽,甚至成为官方叙事中的禁忌。剧中那句“实事求是就是最大的党性”,或许是对中共最讽刺的描述,因为对其而言,真正的历史真相,往往并不符合其“党性”需求。

作者|程军
声明|本网站发布此文旨在传递更多信息,若您发现内容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致信jinrizhiyi@gmail.com,我们将迅速核实并进行更正或删除。感谢您的监督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