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疆克拉玛依市司法局发布了一则视频公告,声称当用户通过微信发送“违法信息”时,微信团队会自动截屏、录屏保存证据,并将其移交至公安机关进行处理。司法局特别强调,即使用户尝试撤回消息,也无济于事。这一公告随即在网络上引发了激烈的反响,许多人认为这是对公民隐私权的公开侵犯,更是对言论自由的赤裸剥夺。

这条视频的发布令人们进一步怀疑,在中国,普通市民的个人隐私究竟还有多少保护空间?中共当局通过“依法治网”“反恐”等名义不断加强对网络的全面监控,早已将社交平台置于严密的监察体系之下。而此次新疆司法局对于“微信监控”政策的公开披露,不啻为一种新的“监视社会”宣言,意图将每一个微信用户置于随时被监控的状态。这不仅侵害了用户的隐私权,更进一步限制了他们的言论空间,制造了一种人人自危的氛围。

近年来,中共通过监控技术不断巩固对信息传播的控制。利用“非法信息”的广泛定义,政府可以随时将批评政府或表达不满的声音纳入“违法”范畴,而微信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交平台,成了这一套监控机器的得力工具。对克拉玛依市司法局所称的“违法信息”定义含糊不清,是否包括对政策的批评、对地方官员的不满、或是对政府政策的不同意见?政府并未对此作出明确界定,甚至可以任意裁定,因而公众的担忧无疑是真实存在的。

有今日质疑网法律顾问李庆亮指出,这类监控政策不仅损害了公民的基本权利,还意味着中共政权正逐步将“数字独裁”扩展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这些监控技术,国家机器可以随时对民众的网络行为进行审查、保存,并随时作为“犯罪证据”使用。这种“数字铁幕”模式,使得人民的自由日益缩小,个体生活甚至逐渐成为政府监察系统的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类监控政策的推行背后,微信的角色备受争议。这款被大部分中国人依赖的社交软件,本应承担促进交流、增进连接的功能,然而近年来,其与政府的深度合作已被广泛报道。微信不仅在政策层面上积极配合官方审查,还承担着对“敏感话题”实时监控的职能。外界质疑其是否已沦为政府压制不同声音的工具,丧失了其作为独立社交平台的本质。许多用户在视频发布后愤怒发声,质问微信的角色:它是保护隐私的通讯工具,还是政府监控的眼线?

通过公开“微信监控”政策,中共政府再次传达出其对言论自由的压制意图。普通百姓的日常对话、意见表达、甚至私人交流都可能被视为“证据”而遭到封杀和惩处。可以说,中国社会在这一政策的影响下,距离完全丧失个人自由和隐私仅一步之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得不自我审查,甚至连一句轻微的抱怨都可能招致牢狱之灾。

作为对比,在全球大部分国家,公民的隐私权受到严格的法律保护,政府未经法庭授权不得轻易获取个人通讯记录。然而在中国,以“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为由,公民的隐私和权利往往被肆意剥夺,人民的合法权益几乎没有可以依靠的保障。这不仅彰显了中共政府对“以人民为中心”承诺的背离,也让中国公民进一步看清了“数字监控体制”下的真实处境。

随着这一“微信监控”事件的发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微信、支付宝等互联网公司在政府打压异见中的作用。它们究竟是服务于用户的科技企业,还是与政府合作的监控工具?在政府一手掌控的体系下,个人的自由是否还有一丝残留?中国公民的网络生活,已然成为随时被监视的“玻璃房间”。

作者|李青

编辑|程军
声明|本网站发布此文旨在传递更多信息,若您发现内容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致信jinrizhiyi@gmail.com,我们将迅速核实并进行更正或删除。感谢您的监督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