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副处长米孝龙性骚扰军嫂?背后的权力滥用与司法失声
近日,一段实名举报视频将抚顺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处长、中共党员米孝龙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视频中,一名女性手持喇叭控诉:米孝龙长期对她进行性骚扰,并破坏军婚,导致其家庭和心理遭受严重伤害。这位军嫂选择拉横幅公开举报,揭露出她在报警和寻求法律保护中的无助与绝望。
法律明文规定,破坏军婚罪应处以刑罚。然而,举报人为何不得不选择如此极端的方式?这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也是舆论质疑的根源。如果法律渠道畅通、执法得力,举报者又为何需要用如此高调且高风险的方式维权?
米孝龙的行为不仅触碰了法律底线,也再次暴露了权力滥用的普遍性。在中共官场,党员干部不仅拥有较大的职权,还往往能借助复杂的地方权力网络免于追责。这种“权力保护伞”的存在,让违法者有恃无恐,却让普通人付出沉重的代价。
举报制度的失效是这一案件中最引人关注的方面之一。在中共体制下,举报不仅难以撼动权力体系,反而常常成为举报者遭遇报复的导火索。实名举报本应成为维护社会公正的利器,但在实践中,却变成了一场“举报者与权力”的不对等搏斗。
笔者评论
米孝龙事件本质上是一场关于权力与法律的较量。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他利用职权实施性骚扰并破坏军婚,这样的行为为何能够长期得不到惩治?公众期待看到的是一场透明、公正的调查,而不是地方权力体系内部的敷衍与庇护。然而,从过往的类似案件来看,正义往往是沉默的。
这一案件反映的不仅仅是个体腐败行为,更是体制内权力失控的常态。在中共的治理框架中,权力往往凌驾于法律之上,司法独立性被削弱,法治被架空。这种现象之所以频繁发生,根本原因在于体制内缺乏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和问责制度。
作为举报者的军嫂选择公开举报,不仅揭露了个人的遭遇,更直指整个制度的弊病:执法失职、举报难以生效以及权力缺乏制约。她的行动无意间成为了对现行体制的一次深刻控诉。正义不应该成为特权阶层的“礼物”,更不应成为普通人需要冒着巨大代价去争取的奢望。
这一事件再次警醒我们,解决个案固然重要,但更需要反思的是权力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如果法律无法独立运行,公众的权益将永远难以得到真正的保障。而中共治下的权力结构,是否能够为这一系统性问题提供答案?从过往的种种表现来看,答案似乎令人悲观。
这不仅是一次个体维权的悲剧,也是体制失灵的缩影。在公众的注视下,米孝龙的案件不仅需要真相,更需要一个结果——不仅针对个体行为,也针对整个权力体系的深层问题。如果权力能够肆意妄为,法律始终沉默,社会的公正与信任将被彻底摧毁。
结语
米孝龙事件将如何收场?公众的期待不仅是一起案件的公正处理,更是对体制改革与问责机制完善的呼声。如果这起事件再次以“和稀泥”的方式不了了之,无疑将成为对司法公平的又一次重创。正义或许会迟到,但决不能缺席。
作者|李青
编辑|程军
声明|本网站发布此文旨在传递更多信息,若您发现内容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致信jinrizhiyi@gmail.com,我们将迅速核实并进行更正或删除。感谢您的监督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