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00万投资成“自愿捐赠”!泽普县政府强行无偿接管,民企维权路艰难重重
8500万投资变“自愿捐赠”?地方政府强权惹争议
民营企业本应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但在新疆泽普县,这一角色却被粗暴地重写。重庆民生燃气有限公司旗下的方根公司,累计投资8500万元用于燃气项目,却在2022年被要求将全部资产“无偿移交”给泽普县政府,甚至被强迫签署“自愿捐赠”文件。这种令人瞠目结舌的要求,揭示了中国民企面临的生存危机。
初衷与现实:20年经营变噩梦
2001年,方根公司与泽普县政府签订《投资合同书》,同意以2798万元投资开发当地天然气项目,并自主经营20年。然而,在协议约定的20年经营期满后,泽普县政府要求企业将资产“完好无偿移交”,且将国家相关法规作为强硬的依据。
方根公司提出异议:初期合同约定的移交范围仅为2798万元的资产,但企业后续追加投资的数千万资金,并未包含在合同范围内。而移交后,政府竟只愿意支付100万元补偿金,这种“象征性”赔偿不仅无视市场规则,更令企业难以接受。
“自愿捐赠”背后的强权逻辑
方根公司更无法容忍的是,政府在移交资产时,要求企业签署“将3000余万元资产自愿捐赠给政府”的文件。面对这一荒谬要求,企业予以拒绝。然而,政府最终仍以“自愿捐赠”的名义将资产入账。企业负责人无奈表示:“我们是被迫移交资产的,这种方式根本谈不上合法。”
维权之路为何步履维艰?
为了保护合法权益,方根公司多次向政府递交补偿方案,包括补偿5270万元的详细报告。然而,地方政府对此置若罔闻,不仅拒绝补偿合理金额,还试图用模糊协议和强制手段掩盖自身的不当行为。
这种做法背后,折射出两大问题:其一是地方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压榨与不公平对待;其二是政策实施与基层执行脱节,导致企业权益难以真正落实。
制度困局:保护民企还是伪装欺压?
近年来,中央频繁强调保护民营企业发展,为民企提供公平的营商环境。然而,泽普县的做法不仅违背政策初衷,更成为地方官员任性用权的缩影。
所谓“依法治国”,为何在基层成为空洞口号?类似方根公司的案例警醒我们,地方政府对企业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市场的信任基础。强行接管、无偿移交的背后,是一场赤裸裸的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的展示。
民企的出路:不止是维权,更是自保
方根公司的抗争揭示了中国民企在地方权力下的脆弱地位。当投资协议成为压迫企业的工具,当“自愿捐赠”成为掠夺资产的遮羞布,民企如何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
企业负责人表示:“移交资产已完成,但我们会用一切合法手段捍卫企业权益,维权到底。”这不仅是一家企业的呐喊,更是无数民营企业在当下生存环境中的共鸣。
法律失守,民企何以自安?
泽普县政府的行为让人深思:投资8500万换来的究竟是什么?是经济发展中的成果,还是地方政府强权下的牺牲品?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如果得不到保障,“依法治国”与“营商环境改善”将只是一纸空谈。希望这场风波能为更多人敲响警钟,也让法律与正义回归其应有之位。
作者|李青
编辑|程军
声明|本网站发布此文旨在传递更多信息,若您发现内容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致信jinrizhiyi@gmail.com,我们将迅速核实并进行更正或删除。感谢您的监督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