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被宣传为“伟大胜利”的战役,却掩盖了无数士兵血肉之躯的牺牲;一场被中共诋毁为“西方文化”的节日,却成为中共权贵在海外尽情享受的现实。长津湖战役纪念与平安夜的对比,不仅反映了中共对历史的操控,也揭示了权力对人民生命的漠视。

长津湖战役的“胜利之夜”:以生命为代价的政治工具

2024年12月24日,中共党媒铺天盖地地宣扬“长津湖战役胜利74周年”的纪念,刻意模糊“平安夜”的节日氛围。宣传机器反复强调“我们的和平不是圣诞老人给的,而是志愿军带来的”,意图煽动民族主义情绪,让公众将所谓的“抗美援朝胜利”与国家安全绑定。

然而,长津湖战役背后的真相却被掩盖在宣传叙事之下。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条件下,志愿军第九兵团因缺乏冬季物资被迫在冰天雪地中作战,许多士兵甚至连保暖衣物和足够食物都没有。士兵们用血肉之躯堆积的所谓“胜利”,不过是中共高层为了巩固政权的冷血决策。

以“冰雕连”为代表的士兵,全连在阵地上全部冻死却保持战斗姿态,成为中共宣传的“英雄典范”。这些年轻的生命并非为了国家独立或人民安宁,而是为了满足中共对政权安全的担忧,以及在意识形态对抗中的野心。

烈士的冰冷与权贵的温暖:对比鲜明的双重现实

在宣传中,长津湖战役的士兵被塑造成“保家卫国”的英雄,成为中共合法性叙事的一部分。但另一方面,中共权贵的子女却在西方国家享受“平安夜”的节日气氛。许多高官的后代早已移民欧美,或者在国外接受精英教育。圣诞节期间,权贵家庭在温暖舒适的环境中享受节日的欢乐,而国内百姓却被告知要“铭记仇恨”,抵制所谓“西方文化入侵”。

这一现实对比极其讽刺:中共一边妖魔化西方文化以煽动民族主义,另一边却在西方国家谋求家族利益。那些在长津湖冰天雪地中牺牲的年轻士兵,是否能够意识到,他们的生命只是为了一场虚假的叙事和少数人的权力游戏?

仇恨叙事的政治逻辑

中共通过强调“长津湖胜利”作为所谓的民族自豪感来源,试图掩盖国内的深层问题,包括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加剧、腐败横行等。这样的宣传不仅麻痹了民众,也让公众忽视中共对内压迫的本质。煽动对外仇恨是中共惯用的手段,而这种仇恨叙事的核心目标,是转移人们对现实不满的注意力。

图片中反复强调的“我们的和平不是圣诞老人给的”这样的口号,本质上是为了持续制造对西方的敌意,强化中共在意识形态对抗中的合法性。然而,真正对中国和平威胁最大的,恰恰是中共自身对权力的贪婪和对人民生命的漠视。

历史的真相与现实的讽刺

长津湖战役中牺牲的士兵们,不应该仅仅成为政治宣传的工具。他们的生命是被权力冷酷地利用,为了一个并非他们选择的战争目标而牺牲。这场战役的真正意义,既不是“伟大胜利”,也不是“民族自豪”,而是一场残酷的历史悲剧。

同样,“平安夜”本应是人们共享和平与爱的时刻,但在中共的宣传语境下,却变成了一场对西方文化的批判。中共不仅无视士兵们的真实牺牲,还剥夺了人们对生活、节日和爱的追求,用虚假的历史叙述和仇恨教育绑架整个民族的记忆。

铭记历史,终结独裁

长津湖战役的士兵们是国家的悲剧,而非所谓的“英雄象征”。他们被中共推向死亡,却从未真正享有和平与尊重。而“平安夜”所象征的和平、爱与温暖,也应属于每一个普通人,而非被中共用来制造对立和仇恨。

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结束中共专制独裁政权,中国人民才会看到民主、自由与法治的光明未来。长津湖的英魂和亿万普通中国人的努力,最终将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

作者|熊峰强
编辑|程军
声明|本网站发布此文旨在传递更多信息,若您发现内容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致信jinrizhiyi@gmail.com,我们将迅速核实并进行更正或删除。感谢您的监督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