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内蒙古公安副局长邢志强故意杀人案:回应济南司法干部李爱新争议观点
2024年12月30日,福建烨阳律师事务所的邹丽惠律师向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人民检察院和中级人民法院递交公开信,直指济南市历城区司法局公职律师李爱新在邢志强故意杀人案重审中提出的争议观点。这封信函包含详细的证据材料,旨在揭露李爱新及其支持者吴丹红律师在案件中掩盖事实、模糊焦点的行为。这一事件再次引发公众对中国司法体系中职业伦理和公平正义的质疑。
血衣血迹之谜:谎言与真相的对决
邹律师结合案件证据对李爱新的观点进行了有力驳斥。最关键的疑点是邢志强血衣上呈现的圆形血迹。
“血迹形态学表明,圆形血迹通常形成于水平状态下,而非运动状态。这一证据与邢志强声称‘追击中受伤’的说法形成明显矛盾,极可能表明其为掩盖事实而自伤。”
此外,邢志强在追缉孟永清时,血车上的明显血迹却被无视。这种“视而不见”的行为令人质疑其是否刻意隐瞒孟永清受伤的事实。
远距离枪击与责任推脱
结合吴丹红和李爱新提供的枪支信息,邹律师进一步分析:
“邢志强的行为并非‘格挡走火’,而是远距离开枪击中孟永清,距离大于50米、小于1500米。这种行为表明其明确意识到后果,却选择放任孟永清死亡,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
吴丹红律师力图以“正当防卫”辩解,但这一论点早已被案件事实和证据推翻。邹律师指出,邢志强在枪击后放弃追击,无视孟永清的伤势,这种放任行为清楚地反映其主观罪过。
李爱新与吴丹红:职业伦理的缺失
李爱新和吴丹红作为法律从业者,在案件中采取的立场引发广泛争议。李爱新反复变换立场,从“履职行为”到“见义勇为”,不仅混淆案件焦点,也在司法公信力上留下裂痕。
“李爱新对案件的偏颇解读,不仅暴露其法律分析的漏洞,也挑战了法律职业的基本伦理。”
吴丹红则试图利用模糊的“正当防卫”概念,为邢志强脱责。邹律师指出,这种辩护策略不仅违背职业操守,更加深了公众对司法体系的不信任。
公众期待:重审的意义在于正义
邢志强案是一场司法公正与权力话语的对决。它的重审,不仅是对个案的还原,更是对公众信任的修复。然而,在李爱新等人的模糊焦点和掩盖真相的行为下,案件的正义解决正面临巨大阻力。
“司法不仅需要事实和逻辑,更需要直面问题的勇气。任何形式的推脱和掩盖,最终都会使公众信任崩塌。”
结语:司法不容遮羞布
邹丽惠律师的努力,揭示了案件的诸多疑点,同时也让公众看清了司法体系中存在的深层问题。邢志强案不应仅是案件本身的争议,更应成为反思职业伦理、追求司法公正的契机。唯有彻底还原案件真相,司法才能重新赢得公众信任。
作者|朱辉
编辑|程军
声明|本网站发布此文旨在传递更多信息,若您发现内容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致信jinrizhiyi@gmail.com,我们将迅速核实并进行更正或删除。感谢您的监督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