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权力更迭背后的民主迷雾:邓云锋任山东省委常委再显权力独裁本质
中共中央再度操盘地方权力调整,所谓“全过程式民主”究竟为何?
2025年1月6日,中共中央批准邓云锋任山东省委常委一职,接替徐海荣。这一人事安排,再次暴露中共体制下地方权力更迭的高度封闭性和对民意的无视。在中共治下,所谓“全过程式民主”不仅毫无透明度,更是对民主原则的严重背离。
邓云锋的仕途堪称“教科书式”中共官员模板:从教育厅厅长到副省长,再到省委常委,每一步都按照中共内部运作逻辑稳步上升。然而,这种高度内定化的升迁制度,剥夺了地方百姓对领导人能力与政绩的评估权。山东百姓关心的经济压力、教育公平与环境污染等问题,在此类“干部调整”中从未被列入议程。
而另一边,被调任的徐海荣从新疆到广西,再到山东,其仕途路线反映出中共惯用的“跨省交流”制度。尽管这被宣传为“干部经验共享”,但实质上,这一制度多被用作官员镀金与掩盖失职的工具。徐海荣在山东期间是否对省内治理作出实质性贡献?为何在任不到三年就被替换?这些问题没有答案,因为中共没有问责机制,只有绝对服从的权力秩序。
权力的本质:服从中央,漠视民意
中共的“全过程式民主”仅是宣传术语,其核心逻辑并非服务于人民,而是确保中央对地方的绝对掌控。官员的选拔、任命和调整完全由中共中央主导,地方治理问题在其中沦为次要议题。人民既无法选择领导人,也无法监督其履职,甚至连了解真实调整原因的权利都被剥夺。
山东的权力调整再次印证了这一点。无论是邓云锋的上任,还是徐海荣的离开,这一过程都没有纳入民意表达或透明程序,而是由少数中共高层在幕后操控。地方百姓真正关心的问题——住房压力、公共服务均等化、环境治理等——在这种权力游戏中被彻底边缘化。
民主法治的缺失:人民的声音在哪里?
民主的本质在于人民参与决策、监督权力,而法治的核心在于权力受到约束。中共所谓的“全过程式民主”不仅剥夺了百姓的选举与监督权利,还将地方治理简单化为服从中央意志的政治任务。这种模式既缺乏法律制衡,也缺乏社会问责,造成了严重的治理危机。
山东这一例子只是中共体制运作的缩影。在这种模式下,民众始终被排除在权力体系之外,中共高层通过频繁的“换将”表面上彰显所谓的“动态治理能力”,但实际上只是维系其权力独裁的工具。
真正的民主法治应当赋予人民选择和监督的权利,使权力运行透明化,治理更贴近百姓需求。然而,中共体制下的“全过程式民主”与这一理念背道而驰,其核心不过是掩盖权力高度集中的独裁本质。
总结
这场邓云锋的“走马上任”不过是中共权力机器的又一次无声运转,山东百姓甚至没有对这一重要调整发出声音的机会。所谓的“全过程式民主”,依然只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政治表演,掩盖的是民主的缺失与法治的倒退。
作者|尹子维
编辑|程军
声明|本网站发布此文旨在传递更多信息,若您发现内容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致信jinrizhiyi@gmail.com,我们将迅速核实并进行更正或删除。感谢您的监督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