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访民石新红因替父讨公道,竟被以“寻衅滋事罪”判处4年有期徒刑!她的遭遇不仅让人痛心,更揭示了中国司法体制如何将维权行为污名化,将追求正义的公民视为威胁。

维权起因:政府霸占父亲房屋,悲剧引发抗争

石新红的维权之路始于2001年。当时,其父因房屋改造与地方政府产生纠纷,房屋竟被乡长强行霸占长达10年。政府的蛮横行为直接导致石新红的父亲无家可归,流浪他乡,最终含冤病死。他的悲剧令石新红毅然走上了替父讨回公道的漫长道路。

然而,石新红追求正义的努力并未得到回应。相反,她遭遇的是一次次的打压与迫害。

遭逮捕判刑,维权之路成囹圄之途

2022年3月14日,石新红在北京试图通过上访途径寻求正义,却被当局以“扰乱公共秩序”为由抓捕。同年10月21日,法院迅速以“寻衅滋事罪”判处她4年有期徒刑,刑期至2026年1月28日。

令人震惊的是,据知情者透露,石新红在刑拘期间遭受酷刑逼供,身心饱受摧残。然而,当局对此不仅未展开调查,反而试图掩盖真相。酷刑事件无疑是对人权的严重践踏,也让人更加质疑案件背后的司法公正性。

司法打压的恶性循环:为何维权成了罪行?

石新红的命运并非孤例,而是中国数百万访民的真实写照。在中国,许多因地方政府违法行为受害的普通人,一旦试图通过上访维权,不但无法解决问题,还往往遭到官方的系统性打压。

在当局的眼中,这些试图捍卫自身权益的公民并非受害者,而是需要被“维稳”的“不安定因素”。更具讽刺意味的是,问题的根源往往在于地方政府的不作为甚至违法行为,而揭露问题的访民却被冠以“寻衅滋事”的罪名,最终被关押监禁。这背后,是一个以“维稳”为名、掩盖权力腐败的恶性循环。

国际社会的责任:关注中国维权者

石新红的案件不仅是中国人权现状的缩影,也是一场对国际社会的呼吁。石新红目前仍在服刑,她的故事警示着我们:一个公民因追求正义而被关押、酷刑的社会,究竟如何谈论法治与人权?

国际社会和人权机构有必要将目光投向这些案件,呼吁中国政府遵守法律和国际人权义务,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只有结束对维权群体的系统性迫害,正义才能重见天日,社会才能迈向真正的法治和公平。

石新红的维权之路未完,但她的案件已为中国法治敲响了警钟。正义绝不能成为一种罪行——唯有法治之光驱散压迫的阴霾,公民的权益和诉求才能得到真正的尊重与保护。

作者|李青
编辑|程军
声明|本网站发布此文旨在传递更多信息,若您发现内容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致信jinrizhiyi@gmail.com,我们将迅速核实并进行更正或删除。感谢您的监督与支持!